贝恩:中国企业出海不是卷到国外而是企业竞争力的全面升级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始终是居高不下的热点话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国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出海的勇气和决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管这两年出海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目前大部分出海的中国企业依然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到市场进入阶段。”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表示,虽然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管理与人才、本地客户洞察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在存在显著短板,离规模化国际运营仍有一段距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仅是一次出海的探索,更是企业竞争力的全面升级之旅。”
很多中国企业出海,比较核心的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不确定性,觉得无所适从,难以衡量。为此,成鑫提出了“系统情景推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地把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包括极端情况勾画出来,围绕蕞差情况做足准备;另一方面,能够围绕多种可能的推演结果,寻找不同推演结果下的无悔行动,即在任何情景下都能带来积极影响的决策与举措,确保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始终具备抗风险能力。
他还认为,出海企业要重新审视全球业务重心和布局,明确全球化的核心目的,以及各区域市场的角色定位,实现更均衡的业务分布,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中国企业出海不能是一个人在海外单打独斗,一定要建立自己在当地的朋友圈。”在贝恩公司董事经理陈诗萌看来,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格外重要,出海企业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至关重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本地化运营的能力,包括在当地建立研发、生产、产品设计以及销售团队。”她以联想为例称,联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都是本地化运营的,当地生产的产品也是服务当地市场的,形成了一个区域的自循环。
“国际化即本地化。”成鑫补充认为,走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抓在总部,特别是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一定要交给当地专家和伙伴去做。他表示,做大本地生态,不能只是一家成功,还要带动上下游包括生态伙伴,大家都做好了,本地化才可真正持续。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出海时更偏向于高科技产业,包括医疗健康等领域,这和过去以小商品为主的出口模式有本质的区别。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彭弱溟以新能源行业为例补充,由于这一行业的产业链较长,很难有企业能够从头到尾把整个产业链都做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帮助企业打通闭环。
文:徐晶卉编辑:史博臻责任编辑:张懿
版权声明:本文由海外园区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